网络真假难辨:记者体验BOSS直聘-发布假信息后1小时收6份简历

互联网以信息量大,传播量大而广为用户接受。可是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纽约网站设计,纽约网站开发分享一则体验,希望用户能擦亮双眼。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过滤,而不是盲目的接受。BOSS直聘卷入“李文星之死”事件;该公司曾获多著名机构投资8月2日,大学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网站找工作被骗、并导致意外身亡的消息引发关注。昨日,涉事平台“BOSS直聘”发布公开回应称,待“一切水落石出之际”,将依据法律承担应有责任。 新京报记者采访获知,李文星的受骗遭遇在“BOSS直聘”并非首例。公开资料显示,“BOSS直聘”创立4年,是一家致力于招聘的“明星公司”,包括今日资本、顺为资本等机构先后对其进行投资。 此前已有人因BOSS直聘受骗 昨日,有自媒体发布文章,称大学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上应聘某企业,疑似遭遇传销骗局,并在失联数日后不幸身亡。该事件传出后引发广泛关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随之涉事其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公司也是受害者,信息诈骗是行业痛点。” 8月2日下午,“BOSS直聘”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BOSS直聘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对虚假信息进行打击。“安全系统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在持续进行优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 为什么平台上会出现“李鬼”冒名进行虚假招聘?公司作为平台方是否尽到了审查的义务?对此问题,BOSS直聘以需要配合警方办案为由拒绝回复。 李文星并不是第一个在boss直聘网站遭遇传销诈骗的求职者。8月2日,正在寻求Java软件开发岗位的张晓文(化名),向记者讲述了通过“boss直聘”网站求职被骗的经历。 张晓文1993年出生,上个月刚刚大学毕业。去年12月9日,他通过“boss直聘”应聘了“百利应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职位,随后被以面试为由骗至天津静海县大口子门村的传销窝点,失去人身自由11天,累计金钱损失将近3万。 “传销窝点当时有14人,其中8人都是以求职名义被骗进来的。” 张晓文告诉记者,传销人员有时会在BOSS直聘等求职平台上伪装成招聘人员。“我从传销组织逃出来后,发现BOSS直聘上原有的这个招聘岗位已经不存在了。”张晓文认为,BOSS直聘应对自己被骗负有责任。 雷军的顺为资本曾参与投资 记者发现,“BOSS直聘”同时拥有网站和手机应用版本。 天眼查信息显示:“BOSS直聘”是北京华业基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业基石)旗下品牌。除BOSS直聘外,华业基石还拥有包括“互联网找工作”“头条直聘”“直直的日常”等多个应用产品。 华业基石由北京华品博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品博睿)全资控股。根据工商信息,华品博睿注册成立于2013年12月25日,注册资本899.224万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和软件开发。法定代表人为赵鹏。 公开可查的信息显示,赵鹏持有华品博睿99.5%股份,除华品博睿外,赵鹏目前还在“北京爱艺盟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人聚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北京环球永大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中持有股份,并同时担任11家公司的职务。 2016年7月的一篇媒体报道中,曾对赵鹏有过介绍,“毕业于北大,在政府部门待了11年之后,放弃稳定工作投身商海。在大企业做过CEO,也做过投资人。2013年,他与小伙伴联合创办看准网。2014年7月推出互联网垂直招聘App:BOSS直聘。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BOSS直聘共经历四轮融资:2014年1月1日,BOSS直聘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2014年12月1日进行B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天眼查显示这两轮投资金额均在数百万美元。 2015年7月1日,该公司获得“千万级美元”的B+轮投资,并未透露投资方身份。 公司最后一次融资发生在2016年9月22日,这笔融资金额为2800万美元。BOSS直聘官方网站显示,这轮投资“由华映资本领投C1轮,高榕资本主导C2轮融资,C1、C2两轮融资共计2800万美元。老投资方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今日资本、顺为资本全部跟投。” 从公开信息看,BOSS直聘的投资方都“来头不小”:今日资本是“投资女王”徐新掌舵的著名投资基金,而顺为资本背后则立着雷军。 体验 在BOSS直聘简单注册即可发招聘信息 新京报记者体验发现,“BOSS直聘”发布招聘并不复杂。8月2日,记者以手机号注册BOSS直聘,在填写个人姓名,虚构公司全称、简称以及职务后,随即成功发布了一条招聘“视觉设计师”的虚假广告。 “BOSS直聘”提示,如果花费698元,购买“急聘直通卡”,求职人数即可增加6倍。而如果在新职位发布24小时内购买“急聘直通卡”,即可以享受8.8折优惠。整个过程中,“BOSS直聘”没有硬性要求发布者进行任何认证。仅提示,进行认证后“可发布更多职位”。 在记者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一个小时内,已有19人查看相关职位,并有6位向记者发来了简历。 新京报记者通过实际体验发现,除了此次涉事的“BOSS直聘”,也有其他招聘网站存在发布信息无审核、或者审核环节存在漏洞等问题。不乏存在与“BOSS直聘”类似的现象:用户简单注册即可发布招聘信息。其中包括赶集网等知名招聘网站。 行业 信息诈骗成“行业痛点”:招聘网站存漏洞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因招聘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而遭到诈骗的例子并不鲜见。2015年一则公开报道中的案例显示,有人利用“58同城”、赶集网等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从面试者处骗取“押金”。 专家表示,平台方应对显而易见、应当获知的违法信息负有监测排除的义务。 据智联招聘有关人士称,智联网站上新增了对于HR的实名认证审核,企业要在智联招聘发布职位下载用户简历,除了要提供营业执照,还需要上传HR个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我们会拿营业执照上面的信息和企业信息网上的信息做对照审核,全部一致才会过审。”前述人士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息安全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智联招聘核对工商资料的做法并非完美,手持身份证照片以及工商资料均可以通过PS合成,目前,一些骗子通过PS或其他手段,冒用正规公司名义,以正规公司的名义发布招聘,而这些招聘网站很难核查。 “我们一直在打击各种方式的诈骗,PS工商资料也是打击重点。”前述“BOSS直聘”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许多招聘网站,不进行验证,即可发布招聘广告,这不是技术漏洞,更多的是管理漏洞。”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建议,招聘网站应加强监管,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李文星的悲剧。 “对于这种事件,关键是要追究诈骗者的责任,但如果招聘网站平台对此知情,则不论是否具体参与实施了诈骗活动的后续环节,亦可作为共犯处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认为。 张新年进一步表示,对于显而易见的,平台应当获知的违法信息,平台负有监测排除的义务。“特别是经过受害者反映投诉或公安机关通报,平台已经获知的违法信息,如果未及时删除而造成的损害扩大部分显然应当承担责任。” 纽约网页设计-转载:腾讯科技

被《侏罗纪公园》骗了好多年!AI证明霸王龙不会跑

如果你看过《侏罗纪公园》,一定会对其中的“大反派”霸王龙印象深刻(学名为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其身高40英尺(约12.2米)、体型庞大杀伤力巨大,可谓是绝对的狩猎霸王! 电影里,霸王龙突然现身攻击科学家们的吉普车,虽然身形巨大但速度很快,几乎追上了吉普车差点把科学家们收入腹中。仔细想想,几乎我们看过的恐龙题材的电影,霸王龙都是速度快、凶猛的样子,但其实,我们可能被骗了好多年!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开发分享最近报导,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运用基于N8高性能计算机(HPC)系统的尖端AI技术,模拟出霸王龙的3D形态,并且具有机器学习特性,获得了一些关于霸王龙生物力学的新数据。数据证明:《侏罗纪公园》里的霸王龙不够真实! 研究人员William Sellers博士表示,古生物学对于霸王龙的行进速度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其速度快、有人则认为它走得很慢。这个部分其实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霸王龙的捕食状态。科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使用工程和机器人、AI技术进行生物运动研究,试图寻找出答案。 早在2013年,曼彻斯特大学就使用激光扫描和计算机建模还原了阿根廷恐龙,一种巨大的、温顺的食草系恐龙;而此次霸王龙研究的突破在于,在模拟还原中加入了机器学习式的AI算法,使其运动形态更符合逻辑性。 William Sellers博士解释道:没人知道霸王龙是怎么走路,但是在AI算法中加入一定的客观标准比如“不弄断任何骨头”等符合生物生长逻辑、客观规律的调条,就能相对更真实地模拟出霸王龙的活动状态。 所以研究结论是:霸王龙的行进速度其实并不快、或者说它根本不会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霸王龙的骨骼结构笨重而庞大,使其无法高速追捕猎物。事实上,它走路都很困难。也就是说,霸王龙其实是一个伺机行动的捕食者、而不是大摇大摆地跑到猎物面前,展开追逐战。 据悉,这种先进的AI算法还极有可能应用于恐龙机器人中,比如日本此前开发的恐龙机器人。William Sellers博士表示,已经与日本一些机器人机构联系、扩展其恐龙模拟项目的研究。 “我的最终想法是创建一个虚拟的白垩纪,可以测试关于恐龙和其他植物动物是如何共存的,这有助于我们处理此前一些无法确定的古生物学问题”,William Sellers博士这这样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机器人和AI能让整个过程变得更简单、可信”。 纽约网页设计公司转载腾讯科技

HBO遭黑客入侵 《权力的游戏》脚本据称被盗

网络安全一直是互联网最大的负面, 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开发一直在提醒客户关于网站安全性地保护。以下文章转载自腾讯科技。 被黑客攻破的娱乐公司又多了一家,这次轮到了大名鼎鼎的HBO。 据《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报道,黑客宣称他们从HBO窃走了约1.5TB的数据,其中包括还未播出的《球手》与《104号房间》,而这两部剧已经被黑客放在了网上。不过,这恐怕还不是最大的损失,因为大热剧《权力的游戏》也是受害者,下周播出的第四集脚本一并被黑客盗走。 HBO在官方声明中表示:“HBO最近遭遇了一次网络事件,我们的版权资料遭到了盗窃。事发后HBO马上开始了调查,此次调查还有执法部门和网络安全公司的参与。数据保护是HBO的头等大事,未来我们会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工作。” 据《娱乐周刊》报道,许多媒体人士收到了黑客的匿名邮件,很明显黑客在显摆自己的“丰功伟绩”。 “你们好啊。”黑客在电邮中写道。“互联网大泄露时代正在到来,这次轮到谁了?大名鼎鼎的HBO和《权力的游戏》哦。你们很幸运,能第一批见证并下载到泄露数据。好好享受并把这个消息分享给全世界吧,谁传播的越广我们就接受谁的采访哦。HBO要衰落了!” 现在我们还不清楚黑客是否拿到了《权力的游戏》的未播出剧集,HBO也未公布相关信息。 针对娱乐公司的黑客事件近几年来频频发生,2014年索尼遭袭,今年4月Netflix的大热剧也被放到了网上,一个月后迪士尼被黑客侵入,《加勒比海盗5》遭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