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跌逾18% 创三年最大单日跌幅

大起大落的比特币终究是没有再上扬,本日创三年内最大跌幅。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设计与你分享今日的比特币价格到底是多少? 据Bitstamp交易所数据,比特币跌幅扩大至18%,报11191.59美元,创三年最大单日跌幅。Bitfinex数据一度跌破11000大关,低至10891美元。 去年12月中旬,狂飙突进的比特币价格一度逼近20000美元大关,而到今天距离记录高点已跌去逾40%,“蒸发”市值(即洗钱、投机者的暴利离场)达1250亿美元。 其他虚拟货币亦全线回撤,以太币、瑞波币、比特币现金等大市值币种跌幅均逾20%。 来源:coinmarketcap.com 今天(1月16日)下午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建议禁止虚拟货币的集中交易,同时禁止个人和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路透社获得的一份政府内部会议记录显示,互联网监管者和其他政策制定者与潘功胜一道出席了上周的会议。 潘功胜在会上表示,政府应该继续对虚拟货币交易施压,并阻止该市场的风险积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查封为虚拟货币提供集中化交易的场所,而比特币则是规模最大的一种虚拟货币。他们还应该禁止那些为这类货币的集中化交易提供做市、担保、清算服务的个人和机构,例如在线“钱包”服务提供商。 目前比特币交易火热的韩国,今日也再度传出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的消息。韩联社报道称,韩国财长金东兖在广播节目中提到,政府的立场是要规范加密货币投资,因为这是一场大型投机。“关闭虚拟货币交易所依然是选择之一。” 韩国金融信息网站Money Today今日亦援引获得的一份司法部文件称,需要反复警告加密货币交易风险,有必要采取一系列“软着陆”措施,令投机者逐渐撤出加密货币市场。 中国全面关境内交易所后炒家转向场外 针对“自制和离岸集中交易平台”打击升级 彭博昨夜(1月15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在场外提供类交易所 (exchange-like) 集中交易服务的在线平台和移动App近来活动频繁,中国政府将针对性地升级打击措施。 去年9月,继人民银行严厉叫停ICO融资后,中国全面关停国内所有比特币交易所,中国境内的比特币炒家转向场外P2P(个人对个人)交易,但仍有部分人士在海外自行设置或依托现有平台和公司实体,提供做市和结清算服务。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计划阻断一切对“自制和离岸集中交易平台” (homegrown and offshore platforms that enable centralized trading) 的境内访问,但并未透露将如何具体界定此类平台。 报道中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还将对在集中交易中提供做市、结算和清算服务的个人和公司采取针对性措施,但小额P2P交易将不会被针对。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

华为进不了美国,或不仅仅是贸易保护这么简单

华为与AT&T的合作原本以为已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可现在轻易就被反转了。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设计与你一起看看中国民族产业进军美国市场的艰难。 过去一段时间,媒体消息称美国运营商巨头AT&T将宣布与华为合作,销售华为手机。但原本板上钉钉的事情却再次被扭转,华为被AT&T爽约了。AT&T临场变卦,华为再次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理由依然是说了千万遍的华为军工背景或会危机美国的国家安全。早在2012年10月,美国就曾以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备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民众进行间谍活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由提议美国政府应避免使用这两家公司的设备。   “华为手机不能进入美国运营商网络,是华为的重大损失,是运营商的损失,也是美国消费者的损失。”在CES展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这样表示。   华为的主业基因是卖通信设备,而电信设施事关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有业内人士提到,电信设备又非常复杂,即使给你源代码,看都看不过来,你还要升级吧,还要维护吧,这都得设备商来做,拒之门外是最简单的办法。在这背后,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对本土厂商的一种贸易保护的手段,但换个角度来看,还有哪些原因?   在美国市场缺乏利益捆绑   在美国,政府、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利益捆绑极深,一时之间难以由外力打破,政府对运营商的影响力与掌控力极大。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呢,说到底,可能在于华为在智能手机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与层面,美国可以完全拒绝你,而不受损失,因为华为进入美国,是一个完全的竞争者,而美国市场并不能从华为身上获得利益。   另外是苹果、高通与AT&T甚至是三星在美国的股东层却是有高度的重合,对于华为的进入,它们的立场是一致的,因为无论是苹果高通或者三星赚钱,这三家的股东均能从其中分利,平时打的你死我活,但股东们不会撕破脸,因为肉终归在锅里。但华为赚钱,不会给以华尔街为首的大股东们带来半分利益,这也就意味着华为来到美国市场,在这些巨头看来,就是一个纯粹的搅局者,它带来的危机要大于利益。   因为无论如何,华为若与AT&T达成合作,将在高端市场给苹果、三星带来一定压力。也有业内透露,这次美国国会议员的邮件可能还有受到游说力量的影响,主要是一些与华为有竞争业务的公司。据悉2012年针对华为的调查,就有思科等游说力量的推波助澜。   那么如果要打开美国市场,华为有没有办法呢?有,那就是上市,比如说,在过去的美方看来,华为没有提供明晰、完整的有关公司结构和决策过程的信息,如果华为不上市,过于封闭与神秘的企业色彩难以避免美国的猜忌,以及它在美国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利益捆绑与同盟军,它很难在美国市场破局。   华为很强,但没强到美国市场非你不可的地步   有人认为,美国日益强烈的保护主义和商业泛政治化趋势或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其实不然,在智能手机业务层面,华为在软硬件核心技术层面不如苹果三星,在软件层面,也缺乏自身的独立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它的资源与能力并不能与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互补,或者说,可以以更尖端的技术来提升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技术水平。前面说了,它除了带来竞争,给消费者更便宜的手机选项之外,确实对于美国智能手机行业没有太大益处。   我们知道,三星也有军工背景,三星是上市公司是原因之一,但美国市场能够容纳三星还在于另一层面的原因,即在智能手机市场,三星掌控着半导体、芯片、存储器与显示面板等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硬件领域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三星最初就是苹果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供应NAND闪存和DRAM存储芯片。iPhone的面板和内存依赖三星供应,CPU也需要三星代工。   数据显示,从CPU、存储器到液晶面板,三星是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全球第四。三星虽然与苹果在全球各个市场展开全面的竞争,但从过去到如今,它在显示面板、NAND闪存和DRAM存储芯片、图像传感器、摄像头、CPU以及其他硬件领域甚至是代工领域,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角色不可或缺,苹果也高度依赖三星,三星能补齐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所欠缺的技术与短板并被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所依赖,美国市场有能力拒绝三星吗?   虽然说,美国市场不是一家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它对于国内市场的保护要远大于欧洲市场,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拒绝全球最为尖端的科技与技术产品,我们知道日本这个国家有着其本身的封闭的孤岛效应,在电子产品自成封闭体系,外来势力很难进入,但是当时iPhone作为手机行业最具革命性的产品在全球崛起,日本运营商也不得不主动接纳引进并大力推广iPhone,因为它如果再继续故步自封,则可能意味着它在这个行业将全面落后于全球主流市场。   就如许多网民在讨论,美国禁华为,中国为何不禁苹果,这其实也是同样道理。因此,要进入美国市场,除非华为拥有美国市场不可缺少的技术与设备,如果说美国市场在智能手机的某些关键技术非华为不可,那么就不是美国市场拒绝华为,而是会考虑引进华为。也就是说,三星可能强到了在全球某些关键领域非它不可,但华为还不具备这个实力。因此,华为对美国市场的需要远大于美国市场对华为的需求,需求不对等,双方就很难达成默契。   不善游说,不懂美国市场PR,政治舆论公关能力有所欠缺   另一方面在于华为在政治公关层面的能力太过欠缺,要知道,美国的游说体制在其政经议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华为的企业文化有一大特点是过于封闭,神秘,注重埋头苦干,不善舆论公关,导致美国对于华为的成见与猜忌越来越深,这导致华为在美国市场的一系列收购均以失败告终。   比如2008年,华为联手贝恩资本收购3com,但以失败告终;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设备业务受阻;2010年,华为参与Sprint招标进军美国,但因被扣上安全问题的帽子而受阻;2011年华为试图收购美国一家服务器技术企业3Leaf,审查机构要求华为必须放弃,否则将向总统奥巴马建议下令解除此项收购,可见其对华为的警惕与成见有多深。   但对于外界一直传言的关于华为的军方背景会给美国政府造成恐慌,华为却并未基于此进行舆论公关,只是一直承诺自己的产品不会导致任何形式的安全问题与信息泄漏,也没有从根本上提出切实有力的证据与技术原理来说明其设备不会危及美国通讯安全,而是一直傲娇的表态是你美国人民不接受我,是你们的损失。华为长期采取刻意低调、回避媒体的公关态度,拒绝公布详细的股东结构,只称股份完全由职员持有。   说到底,也在于华为在应对这类美国游说与听证以及质疑中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也有不足。华为一直承诺自己的产品不会导致任何形式的信息泄漏,但是这种说辞太弱,特别是华为的通信设备又要用到许多政府相关的公共设施上。   因此,华为想要进入美国市场,但一大短板在于对于美国游戏规则不熟悉,但不擅长游说,不懂美国市场PR,和美国运营商关系很一般。而华为曾经还在2016年起诉第四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发起专利诉讼,称T-Mobile当时正在使用华为的专利技术,且未签署许可协议。而T-Mobile的理由是,认为对方的专利授权要求违反了公平、合理和非歧视原则,从而拒绝达成专利授权协议。目前美国4大运营商AT&T、Verizon、T-Mobile和Sprint没有一家销售华为手机。   但美国运营商又掌控了美国市场80%以上的手机销售。如果华为手机没有在美国主流运营商们的支持,将意味着这款手机在美国不会有大规模的销售量。   华为还可以怎么做?   华为如果要打破美国的疑虑,大致需要做好几点,其一,继续强化自身在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在某项关键核心技术上能能卡住硅谷巨头的咽喉,那么对方可能会主动来寻求合作,而不是排斥。其二是,加强自身的全球公关实力,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去寻求与硅谷巨头的合作、对话与理解,注重与美国供应商组织、消费团体的沟通,与之形成利益捆绑,让其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打破部分利益集团的利益均势格局,再寻求与美国主流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其三,培育自身的PR与游说团队,疏通美国政经层面的关系,这其实是重中之重。游说就是美国式的拉关系、走后门,美国政界、商界、智库人士事实上互换角色频繁,而角色的互换的润滑剂依赖的是人脉关系和利益交换,从联邦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从医疗、税制、基建到商界监管等政策问题,游说无处不在。   举个例子,早在2014年,《彭博社》在一篇名为《阿里上市即将通过SEC审查-宏大IPO在华盛顿吹起几许涟漪》中披露了阿里在美国的政府游说团队的细节,根据该文章,阿里美国游说团队的头目是美国前总统里根内阁人事大臣Kenneth Duberstein,阿里每个季度花费10万美元游说华盛顿政客,文章披露阿里最终通过了华盛顿的审查这一部分要归功于阿里拥有一个政治游说公司,过去3年雇佣了关键角色游说美国政府,该公司的头目包括里根总统内阁中的人事主管、前美国贸易代表办事处总顾问、前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交流和政府沟通的主管。   但话说回来,实际上,对几乎所有中国公司,在美国做PR都相当困难。但至少华为未来应该至少学会如何以政治层面的PR智慧来避免美国各界强加的无数黑锅。   在智能手机行业,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约占10%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而在美国市场,三星、iPhone始终保持着70%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曾有数据显示,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是全世界的9%,但利润是全世界的50%。华为目前已经在欧洲经营的不错,但美国是一个绕不去的坎,也是华为做梦都想攻克下来的市场。   华为曾经立下5年赶超苹果、三星的计划,如果没有美国市场,华为的战略目标可能很大程度上会受阻,总的来说,华为需要的不仅仅在核心关键技术节点上做到领先,需要补齐的短板是要有应对美国市场的一种国际化的平衡公关之术与政治智慧。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

美国新提案:谁用华为中兴的设备,就该封杀谁

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市场非常的艰难,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设计与你看看华为中兴在美国的市场现状。 据外媒报道,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与美国运营商AT&T的合作告吹后,华为现在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华为的“老伙计”中兴也未能幸免。 这两家公司的智能手机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但它们更成熟的电信网络和设备业务再次撞到美国政府的枪口之下。在向国会提交的新提案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名义,呼吁美国政府机构禁止与使用华为和中兴技术的服务提供商合作。 这项提案是由德克萨斯州共和党人迈克尔·康纳韦(Michael Conaway)发起的,他正在领导对所谓“俄罗干预美国选举”事件的调查。该法案是在过去针对华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销售商)和中兴(排名第五)的相关法令基础上提出的,其中包括2013年禁止中兴向美国政府机构销售其产品。去年,美国政客还曾递交过一份提案,限制五角大楼向中国或俄罗斯通讯服务供应商购买任何设备。 现在,这些禁令可能进一步升级,并消除华为和中兴与美国政府接触的任何可能。禁令要求:美国政府机构禁止与使用华为或中兴(子公司或附属公司)生产的电信设备的实体接触,禁止使用这些实体提供的电信服务,禁止使用由外国政府所拥有、控制或与之相关的实体所生产或提供的电信设备或服务。 中兴和华为目前都未对记者的置评请求作出回应。201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兴曾通过承包商向五角大楼和国土安全部出售设备,但除此之外,还没有任何被证实的联系。 康纳韦的提案已经于1月9日提交给国会。为了能让众议院对这项提案进行投票,它首先需要得到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的批准。如果这些步骤顺利通过,它会被移交给参议院进行投票,最终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因此,这是个十分漫长的流程的开始,但无论这一提案能走多远,它都是美国政府对中兴和华为表示警惕的又一个明确信号。 中兴和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两家国际技术出口企业。去年,中兴在承认违背了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将产品从美国运到了伊朗,幷在接受美国联邦调查时对此事件撒了谎后,美国政府对其开出12亿美元罚单。除了中兴之外,美国商务部目前也在调查华为在叙利亚、古巴、伊朗和苏丹的业务来往。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

iPhone X被曝耗电异常:飞行模式耗掉64%电量

尽管iPhone X上市也就三个月,但是仍然负面新闻不断。连我们一贯认为安全的飞行模式也被吐槽。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设计分享iphone X飞行模式也是相当耗电 有网友在论坛上文指出,昨天12点睡觉前看iPhone X的电池还有98%,开飞行模式后,早上7点半起床只剩下34%,网友问,1个晚上飞行模式,耗掉64%的电力,应该是不合理吧,不过,网友却说,自己也出现同样的状况,且网上找不到原因,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网友po文表示,以前使用飞行模式,但1个晚上只掉5%之内,不过,自己已几个星期没有更新Ios跟APP了,今看了一下电池,发现Skype背景活动23%、滴滴打车18%、淘宝10%、中广线上听10%、微信7%,由于昨天我用滴滴打车坐了两趟车,skype通话了大概20分钟,用淘宝买了些东西,上班听中广听了半天,看起来比较不合理耗电的只有skype,但是也只有23%,是问1个晚上飞行模式耗掉64%的电力合理吗?   网友则回应说,这周也是开始耗电有感,就算开低耗电模式,照样掉得颇快,之前11.1版时,开低耗电模式就真的很有效果,只能等更新改善。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

比特币为什么还能这么热?

比特币虽然被多方禁止,但是仍然热度不减。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设计与你一起看看韩国比特币,这被当地青年人认为阶层上升的最后通道。 韩国青年一代沉迷比特币:这是阶层上升的最后通道 韩国是仅次于美、日的全球第三大比特币交易国,其工薪阶层每10个人中就有超过3个人投资一种或多种虚拟货币。如今,又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比特币而疯狂。 《首尔新闻》1月10日报道称,这些人受到各种一本万利的“鸡汤”诱惑,甚至为此连工作都抛弃了。他们说,反正工作一辈子的钱也没法在首尔买下一套房,不如拿去投资虚拟货币,这或许就是“改变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 韩国比特币贸易公司“Coinplug”制造的比特币专用取款机 图片来源:亚洲经济 《首尔新闻》采访的一位应届生就在投资比特币后暂停了学业。他说,与其继续在找工作的路上屡战屡败,倒不如专心投资虚拟货币,一举摆脱就业大军。他感叹称,普通的公司员工就算十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首尔的一套房,所以他就算找到工作也改变不了自己灰暗的未来。 另一位投资虚拟币的上班族也时常在工作中翻看手机。他说有一位朋友的同事靠虚拟货币赚了大钱,换了辆车,甚至连在首尔江南区买房的钱都准备好了。周边的朋友们也通过投资虚拟货币赚到了数百万韩元到数千万韩元不等的资金。 “能改变人生的机会似乎也就这么一次了。” 近一个月来比特币价格走势 图表来源:币虎 《首尔新闻》报道称,目前韩国对虚拟货币的管理还很不规范,比如人们无需为虚拟货币的收入纳税。虽然韩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该类资产的监管、核查力度,但韩国人对虚拟货币的热情却只增不减。报道认为,各种投资几万韩元却获利几十亿的“鸡汤故事”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对此,韩国庆北大学社会学系卢镇哲教授表示:“年轻一代人熟悉网络,不会排斥虚拟货币,反而会像游戏一样乐在其中。”他还称,跟股票相比,虚拟货币的波动更大,相当于是孤注一掷的赌博,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妨碍,必须制定相关的规则。 首尔的一家加密货币交换所 韩媒图 目前,韩国比特币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甚至还超过了股票市场。据新华社报道,韩国工薪阶层10个人中有超过3个人投资一种或多种虚拟货币。还有报道称,投资虚拟货币的韩国人中,超过80%获利,约20%获得了平均425%的投资回报。 这波来自民间的投资热潮,也已经引发韩国政府的高度警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十天前韩国已经禁止了使用不明身份的虚拟账户交易数字货币的行为。8日,韩国最高证券监管机构表示,将检查该国的六家大型金融机构,以便对这些银行遵守与加密货币交易有关的反洗钱义务的情况进行监控。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崔重卿表示,该金融监管机构也在考虑对银行如何核实虚拟账户持有人的身份进行监控,并警告投资者和银行在处理加密货币时要小心谨慎。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

乐视又遇大麻烦:2亿元股权质押违约

近期乐视新闻从未断过,乐视一边宣传FF有多好,一边又继续欠债不还。纽约网站设计,纽约网页设计与你一起看看这个曾经巨头现在的困境。 据财新报道,根据近期的民事案件,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家族陷入的债务纠纷远不止银行贷款和各类资管产品,还包括在证券公司的股票质押。 乐视网仍在停牌中,证券公司无法抛售贾跃亭家族质押的乐视网股票以回收借款,因而只能对簿公堂促其还款。 1月9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六法庭审理了一起民事案件。案件原告是东方证券,被告是乐视控股原副董事长、贾跃亭的兄长贾跃民。 被告没有如期回购质押的股权以及支付利息,引发诉讼。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

为什么有的人常用微信,却从不发朋友圈?

新的一年,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设计说说微信那点事儿 说微信是全民App,一点也不为过,毕竟活跃用户已经近10亿。   但是总有些人,他们从来不发朋友圈。   你几乎不知道他最近的动向,但是你和他们说话,他们又会回复你,这些人是什么心态呢?   很可能是:   1、忙。每天疲于上班,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忙。实在找不出啥值得分享的东西。   2、低调。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别人了解的过多,喜欢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别人的世界与我无关,我的世界也别被打扰,各过各的就行了。   3、反潮流的人。任何一个潮流的兴起时,都会出现反潮流的人,大家都做的,我偏偏不去。   4、对比就是一种伤害。朋友圈的攀比现象,晒车晒房晒对象晒孩子,虽然看似是分享自己的收获。但是如果度没把握好,会让别人反感,而那些过的不太好的人,每天看到这种差距。   5、不爱玩圈。毕竟圈发文或图片或多或少都会暴露你的隐私。有的人很注意保护自己。   6、有顾忌。比如有的人说他老板总盯梢他们朋友圈,如果总发圈,就会被认为工作溜号,不认真。所以,他们的朋友圈就特别干净,什么也不好发。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

苹果低价换电池方案被吐槽 否认另收手续费

新年伊始,纽约网页设计,纽约网站设计祝新老朋友新快乐!近期一直关注苹果,现在越来越觉得苹果的电池问题真的很严重。现在看看苹果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案。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来,苹果手机“降速门”事件引发消费者不满。此前有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在日前公开承认限制旧款iPhone运行速度后,在美国正面临至少8起集体诉讼。对此,2017年12月28日,苹果公司通过其官网发布说明,表示不会故意缩短任何产品的寿命,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将降价为保修期外的iPhone 6以上机型更换电池。对于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否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消费者又是否买账? 电池续航问题,对于苹果手机而言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北京的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的iPhone 6s在使用一年多后就出现了突然掉电的情况,“大约用到一年多的时候,有一天明明充了百分之百的电,没用几分钟就突然变成百分之三十,开关机试了很多遍,再充电一连上就显示百分之百,而且一到冬天尤其特别冷的时候,还会出现自动关机。” 而在王小姐看来,随着苹果手机系统的更新,自己手机的运行速度也受到一定影响,“似乎每次升完级,它就更慢了。我有强迫症,一看见有红点就愿意升级,但是升级完一用就发现似乎更慢了。所以,感觉这是个死循环,现在也不敢多安软件,基本上照片拍了就删。” 苹果公司在2017年12月28日发布的《致广大用户关于iPhone电池及性能的说明》中称,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通过任何手段,有意缩短任何Apple产品的使用寿命,更不会降低用户体验来迫使大家升级设备。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都是创造备受用户喜爱的产品,而尽可能延长iPhone的使用寿命,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同时提出解决方案,苹果将更换过了保修期电池的价格降低了390元,从608元降至218元。此举针对使用iPhone 6及后续机型的需要更换电池的用户,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到2018年12月。 然而日前又有自媒体发文称,有网友曝出在前去更换电池的过程中,除了支付218元外,还被要求支付199元服务费,并感叹“换电池不仅没免费,还可能另外收取所谓的服务费”。对此,记者今天致电苹果客服进行咨询,一位技术支持人员表示,根据官网说明,只要是iPhone 6以上设备,更换电池价格就是218元,“这在2018年1月到12月底都是有效的。因为官网上报的就是电池的更换费用,究竟有没有服务费建议咨询售后。”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北京多家苹果官方零售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即可通过预约前往门店花费218元更换电池,并无其他费用,“因为目前我们是针对所有机型推出的电池,现场有现货,如果人手足够,更换电池当天就能处理好。” 而对于网传收取的199元服务费,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或许为第三方维修地点收取,“这个可能是针对一些附近的第三方维修地点,它们可能会收取一些手续费;但是针对零售店,我们没有收取额外费用,的确是根据更换电池的费用来进行收取的。” 尽管苹果向消费者致歉,同时降低更换电池的费用,然而有媒体调查数据显示,45.2%的受访者认为苹果缺乏诚意,在他们看来,苹果应该免费为旧iPhone更换电池,并给予消费者更大的自主权,“200多元可能不会考虑去换电池,不想冒险而且也挺麻烦。” 纽约网站开发,纽约app开发转载自腾讯科技